跨性别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?|跨讲坛第14讲
文|Wanran
有这样一种观点:
「生理应是划分性别(Sex)的唯一依据和标准*,而所谓社会性别(Gender)则是刻板印象的产物。
「跨性别是刻板印象下的产物,因为性别都是社会刻板印象规训出来的。
「所以,跨性别者只是从一种刻板印象,『跨』到了另一种刻板印象。这个过程看似是反对刻板印象,其实是强化了刻板印象而已。
「所以,追求特定性别表达的跨性别,其实是与破除性别刻板印象对立的。跨性别者不想着怎么去掉社会规训的束缚,而是把自己装进另一种规训。」
* 其实,所谓的生理性别也不是统一、不可变的性存在的标准。具体参见跨讲坛第13期《你真的知道什么叫生理性别吗?》(点击蓝字阅读原文)。
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
这是小声声课堂收到的一份提问。由于它涉及的问题比较宏大,就由跨讲坛代为回答了。
来信者进而写道:
「我的疑惑是,如果彻底消除性别刻板印象,是否就不会出现跨性别现象呢?
「跨性别者又是以什么为依据来确定认同的呢?支持跨性别又是否和倡导破除刻板印象矛盾呢?(因为一旦社会层面的两性差异消失,被指派性别对人的影响就大大减小了。)
「『跨性别『跨』的又是什么呢?」
很多跨性别者和盟友(包括我自己)都有过类似的疑问:
跨性别是否只是从一套规训体系跳进另一个自我施加的桎梏?支持跨性别者难道和消解全部性别差异的目标相冲突吗?
Photo by Zach Lucero on Unsplash
性别认同的依据
跨性别者坚持,TA的性别认同和TA被指派的性别不一样——或者说,TA被指派的性别不能束缚TA。
被指派性别影响了社会施加于个体的集体规范、期望、刻板印象,也从这一系列压力反哺自身,强化性别在塑造一个人的社会角色、感知世界的方式和受到的待遇中的作用。
性别认同则一般被认为比较内倾,反映了从个人自我理解的角度来说,自我所认同的性别属性。在跨性别群体内部,性别认同形成的原因既不明朗,也不尽相同。
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是先天形成的,还是后天受到影响的结果呢?虽然这方面早已有多项研究,但研究成果之间还是互有抵牾。
就拿「跨性别是先天形成的」一论举例吧。的确,有的研究指向了跨性别人群在生理上有某些特殊之处。比如,一项研究发现,跨儿的脑容量和连通性介于顺性别男性和女性之间,在性别过渡之前和之后都是如此。
还有一项研究发现,跨性别者的某些大脑区域更接近与TA们性别认同相符的顺性别者;但是,另一项研究则指向相反的结论。
在跨性别群体内,跨儿们的经历也千差万别,成长环境、觉醒的年龄、性别焦虑的程度……都不尽相同。
就像顺性别者们大多数都很难说清楚,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、为什么觉得自己是男人/女人一样,跨性别者们似乎也没有统一的性别认同形成机制。
不过,从主体经验的角度出发,很多人的确觉得自己的性别认同是不能扭转,也不是什么能被「矫治」、被驾驭、被抛弃的东西。
正相反,确立性别认同,是许多跨性别者了解自我、尊重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必经之路。
Photo by Joshua Sortino on Unsplash
跨性别和刻板印象
了解了这些,再来看这段话,就不难发现这番言论对跨性别的理解有些片面了:
「跨性别是刻板印象下的产物,因为性别都是社会刻板印象规训出来的。
「跨性别者只是从一种刻板印象,『跨』到了另一种刻板印象。这个过程看似是反对刻板印象,其实是强化了刻板印象而已。」
第一,跨性别者是主动选择跨进另一种二元性别的吗?
既然我们连跨性别的成因都不确定,又知道从个人经验来看,性别认同不是什么随心所欲就能扭转的东西,我们显然不能责怪跨性别者,有意/主动强化了性别框架。
第二,性别只是社会刻板印象的规训吗?
首先,有的跨性别者的性别意识,个人的爱好、习惯、行为模式……都是在青春期(性别规训显著加强的时期)前形成的,甚至在第二次社会化之前的童年时期就形成了。
对这些彼时还不太了解二元性别范式的跨性别者来说,宣布他们的性别认同只是对另一种刻板印象的崇拜,似乎太武断了。
再者,跨性别者也不是刻板印象的活体象征物。
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性取向。跨性别社群内,性取向非常多元——异性恋、同性恋、双性恋、泛性恋、无性恋,以及各种无法被简单的标签框住的取向都鲜活地存在着。这显然是冲破了所谓「异性恋矩阵」的桎梏的。
同时,这也可以证明,有着属于二元的认同和挑战顺性别异性恋霸权,并不冲突。
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
第三,如果问问跨性别者,TA们为什么要努力去做所谓的「真女人/真男人」,许多人的回答都会是「只有这样,性别认同才能得到尊重」。
必须承认的是,我们栖身的社会中,许多人甚至根本没想过有顺性别男人、顺性别女人之外的第三个可能性。对这种二元的性别范式来说,跨性别者不是「异常」,而是「错误」,根本不应该存在,也没法理解。
在这种情况下,跨性别者要想按照自己的爱好,作出跨越性别边界的行为,几乎无法被理解,更不要提自我认同得到尊重了。
这时,TA们才不得不操演出仿佛是刻板印象话语所圈定的行为模式,和社会不断博弈、妥协,相互影响,寻求理解,在其中成就自己的生命模式。正是因为所谓的性别刻板印象存在,跨性别者才被吸入了这个框架中。
举个例子吧。实际上,很多跨性别者都不想完成「全套」的性别确认手术。有的跨性别者并不那么厌恶自己的「原装」身体,而且,手术又有风险,又麻烦,花销又高。可是,正是法律规定,做完生殖器等方面的全套手术,才能更改身份证上的性别。
那么,到底是跨性别者自己强化了刻板印象,还是社会规范要求TA们这么做才能换取基本的尊重呢?
简单来说,如果性别规范不存在,处在男女性别规范之外的跨性别者,不就不再是局外人了吗?在那时,跨性别者还需要演绎自己的性别,才能和任何一个人一样融入主流群体之中吗?
像提问者所说的,「固然有些跨性别者会陷入二元刻板印象的桎梧,但我们也应当严肃地看到,是因为刻板印象,TA们才不得不以刻板印象示人,才更有可能被接纳。所以,根本原因其实还是社会多数对多元性别认知的欠缺,甚至误解」。
Photo by Pablo García Saldaña on Unsplash
性别酷儿vs跨二元
在提问者所述的那种观点里,真正彻底颠覆所谓性别刻板印象的,大概就是完全抛弃二元性别系统了。
这是完全可行的——印度尼西亚的布吉人和美洲原住民的大平原部落就没有主导的行为。还有的文化群中,作为社会身份的性别可以通过仪式改变。
而跨性别人群中,也有拒绝二元性别论的次文化群体:性别酷儿。
2015年的美国跨性别调查中,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受访者自我认同为性别酷儿。
广义上,性别酷儿是个「伞式术语」,涵盖了一系列拒绝或部分拒绝二元(包括跨性别女性、跨性别男性)法则的性别认同者。狭义上,性别酷儿拒绝被读取为男性或者女性。
很多性别酷儿都认为,男性或者女性气质不能阐释TA们作为「人」这个更宽广或者更真实的存在,也拒绝被性别带来的行为、审美和情感价值所束缚住。
性别酷儿一般认为,任何性别规范,都不能通过性别身份作用在TA们身上。
身份认同为非二元的18岁的凯尔西 · 贝克汉姆(Kelsey Beckham)说:
我不想成为一个穿着男孩衣服的女孩,也不想成为一个呈现为男孩的女孩……我只想成为一个被承认为人的人。这是我最舒服的方式。我只是一个穿着人类衣服的人。
显然,性别酷儿是彻彻底底的刻板印象的颠覆者。
Photo by Tim Marshall on Unsplash
在了解性别酷儿也是泛跨性别群体的一员之前,就把跨性别群体约减到跨二元(Trans-binary)人群的范围内,进一步断定跨二元者都是性别刻板印象的拥趸。这其实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判断。
与其说跨性别者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变相卫士,不如说跨性别者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受害者。
我们已经在上文谈到,跨二元者需要通过性别操演来寻求融入和尊重。至于性别酷儿,虽然TA们看似拒绝了一切规范,但TA们游走在世界中时,还是不断被逼迫着自我约减为男性或女性。
就比如如厕——有多少地方有公用无性别卫生间呢?再比如更衣室选择、职场要求、行政管理……二元性别的秩序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彰显,把每个人攫进其中。
必须肯定一种固定的性别,抛弃另一种性别,对所有个体来说,这份强制都无处不在。
如果有人还是要强调,跨性别者强化了刻板印象,乃至于到了损害性别解放运动的程度,那不如问问TA:无性别厕所总不是强化刻板印象吧?那,有百分之多少的跨性别者支持设立无性别厕所,又有多少跨性别者反对呢?在所有人群中,这两个比例又分别是多少?
当然,跨性别实践和跨性别者的观点不完全是一回事。但至少,作为整体来说,跨性别人群可不算性别刻板印象的忠实盟友。
Photo by Leif Christoph Gottwald on Unsplash
的确,对跨性别女性或者跨性别男性来说,TA们没有激进到否认社会性别的全部效力。但是,这一点温和就能否认TA们对性别规范的所有挑战吗?
对规范的挑战,分为原则性的和存在性的。
原则性上,跨性别者至少都会同意在二元框架下,我们也有不遵守特定一种、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性别规范的自由;
存在性上,不正是跨性别再具体不过的的存在本身,直接冲击了顺性别者对性别常规的理解,促进了我们反思「什么是性别」,以及「有谁有权决定我们的性别」吗?
总之,跨性别者撼动了性别边界,每年骄傲月、现身日上TA们对社会规训的挑战,比所谓强化刻板印象的效果大得多了。
像前文所说,性别认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或许根本就找不到原因。但是,决定不再掩藏,不再遵守社会定下的框架,而是按照本真的自己去生活——这实践的一步,绝对少不了跨性别者本身的勇气。
无论这一步有多大,只要能够迈出,就已经足够伟大了。
Photo by Lindsay Henwood on Unsplash
那么,跨性别者「跨」的是什么呢?往期的跨讲坛第6期《「同性恋」和「异性恋」可能是错误用语:跨性别的爱情》(点击蓝字阅读原文)对这个问题有更详细的解释,我在这里简单摘录如下:
「跨」性别常被仅仅认作从一个性别「跨」到性别二元彼端另一个性别的狭窄状态。然而,纯粹的性别二分在生活中本就是不存在的。
跨性别者和顺性别者理想中的自我,都不是一个单薄的「男」「女」标签,而是参杂众多异质——不乏「跨越」二元性别框架之元素——于其中的,完满、立体的身体与人格。
因此,为跨性别权益所做的努力,于我之见,不是鼓励跨性别「伪装」成顺性别,而是赞美和支持任何一种书写自我之尝试的使命。
——「过关」和「把关」: 作为跨性别的我们真的需要过关吗?
Photo by Dima Pechurin on Unsplash
[1] Karkazis, K. (2019). The misuses of “biological sex.” The Lancet, 394(10212), 1898–1899. doi:10.1016/s0140-6736(19)32764-3
[2] Dembroff, R. (2019). “Beyond Binary: Genderqueer as Critical Gender Kind” in Philosopher’s Imprint. Michigan: Michigan Publishing
[3] 联合国开发规划署和中华女子学院(2018). 跨性别者性别认同的法律承认:中国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评估报告
[4] 何春蕤(2002). 跨性别,1-48. 中坜:中央大学性/别研究室
1
END
1
往期回顾
咨询陪伴
跨之声推出咨询陪伴项目
多位心理咨询师等你预约
点击这里了解详情
即可预约!
社群
矩阵
跨之声推出微信社群
欢迎关心跨性别议题的朋友关注
立即点击这里进群吧